智能倉儲的解決方案 從“人找貨”到“貨找人” | 熱點聚焦
雖然當前我國倉儲行業對于智能化的熱情很高,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實際應用覆蓋不足,還有非常大提升空間。由于很多在研項目要達到應用效果良好的程度,還需要很長周期的產品迭代,以及要真正大規模推廣,還需要較長周期的供應鏈優化來降低成本,所以實際投入使用的較少。
在不少傳統的物流倉庫中,貨物經常以散亂的形式堆放在地面,在這樣的倉庫內,好幾個管理人員只有憑借個人經驗和記憶查找貨物,有時為找幾箱東西翻而半天倉庫的事情也不算新鮮事。而在采用智能倉儲技術的電商倉庫中,可能看不到幾個人,取而代之的整齊的貨架和忙碌的機器人,它們能按照指令有條不紊地把貨物送到制定位置。可以說傳統倉儲只能是“人找貨”,而智能倉儲可做到“貨找人”。
行業熱情高
傳統的倉儲功能單一,信息化程度低,服務水平和能力不高。如今,包括倉儲在內物流領域的基礎設施已經在向下滲透,但是邊際成本卻在日益凸顯,以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等為核心的智能倉儲,則為傳統倉儲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以智能倉儲機器人為例,近些年智能倉儲機器人風靡全球,從 2012 年亞馬遜以 7.75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倉儲機器人 Kiva Systems 開始,從國際市場到國內市場上對于智能倉儲相關的資本熱度一直未減。
比如今年初,北京跨境電商智能一號機器人庫建成,其采用國內自主知識產權的最新技術機器人進行操作管理,實現自動倉儲管理、自動揀貨、自動分揀、自動查驗等。據了解,與傳統庫房相比,機器人的揀貨效率是人工揀貨的 1.8-2.5 倍。機器人預計每天工作 8 小時可處理包裹 1 萬單/天,是人工僅處理的 4 倍;存儲面積也較比傳統庫房可多存 27%的貨物。
還有前不久,以人臉識別為主業的曠視科技(Face++)全資收購艾瑞思機器人(ARES Robot),正式進軍智能機器人業務,目標是為物流倉儲、智能工廠等行業提供智能化的產品及解決方案。
愛啃蘿卜機器人(AICRobo)CEO、創始人佘元博對本刊記者表示:“智能倉儲目前主要集中在電商倉儲和物流需求大的制造業企業。由于市場對自動化智能化需求迫切,國家政策和資本推動,當前在研項目多,演示試點多,行業熱情高。”
“吐槽”也不少
傳統倉儲特點是“少品種,大批量,少批次,長周期”,大批量的出入庫模式所決定了庫內多為平面庫,立體高位貨架。而在消費升級的當下,以“多品種,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為特點的電商倉儲面臨轉型升級的強烈需求,這也是為何近年來資本對智能倉儲領域保持關注。而對于電商來說,倉儲管理是整個電商運營體系中及其重要的一環,也是成本開始最高的環節之一。4 月,菜鳥網絡投資 20 億元人民幣的智能物流樞紐在西安市西咸新區正式啟動運行。
不過不是誰都能像阿里巴巴這樣一擲千金。“如果智能倉儲系統能夠建成,我們生鮮零售業務就可打開更多市場。不過智能倉儲項目是個大工程,資金和人員投入都很大,所以項目一直在規劃中。”一位業內人士對本刊記者如是說。
實際上,不只一位業內相關人士曾對本刊記者“吐槽”,雖然不少企業都意識到,傳統的倉儲物流進行智能化改造已是大勢所趨,也是提高運營效益的有效手段,可真當自己面臨傳型升級時,卻經常由于沒有相匹配的人才或預算等,而找不到抓手。正所謂,智能倉儲誰都想要,可自建成本高、管理不專業等諸多問題不解決,可能建起來也用不來,耗錢還耗精力去探索。
面對這種現狀,部分企業選擇了通過與第三方專業企業合作,解決自身倉儲問題。例如,日前社交電商云集與機器人智能物流企業 Geek+合作打造了自動化倉儲運營中心。而且該倉儲還跳出了以往倉儲物流領域“自建”與“外包”二選一的模式,采用的是 Geek+建設與云集自營結合的模式。
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近年來,我國從國家政策層面一直在支持智能倉儲的建設。例如 2016 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互聯網+”高效物流實施意見》提出,提升倉儲配送智能化水平,完善智能倉儲配送設施網絡。鼓勵物流骨干企業、行業協會、公共服務機構等各類市場主體參與云(云計算)、網(寬帶網)、端(各種終端)等智能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支持物流企業建設智能化立體倉庫,應用智能化物流裝備提升倉儲、運輸、分揀、包裝等作業效率和倉儲管理水平。
2017 年 8 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物流降本增效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意見》,要求開展倉儲智能化試點示范。隨著智能倉儲市場的不斷擴大,當前越來越多的企業在該領域開始進行布局。
不過佘元博表示:“雖然當前我國倉儲行業對于智能化的熱情很高,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實際應用覆蓋不足,還有非常大提升空間。”對于為什么覆蓋不足,他解釋:“由于很多在研項目要達到應用效果良好的程度,還需要很長周期的產品迭代,以及要真正大規模推廣,還需要較長周期的供應鏈優化來降低成本,所以實際投入使用的較少。”
可以預見,未來倉儲業內主要的資源和精力主要會放在提供新產品,探索新商業模式,并且降低成本,以支持行業的智能化發展。
另外,高科技類產品的創業企業,經常面臨研發周期長,資金資源和人力資源不足等困難。從創業企業的角度出發,佘元博希望,政府和資本繼續加大對方智能倉儲相關領域企業的扶持和投入,同時降低獲取扶持的門檻。
本文來源:《中國戰略新興產業》雜志記者:徐晨曦,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