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博鰲論壇】以科技創新為引領 推進癌癥防治攻關
“腫瘤致病因素復雜,從技術上攻克癌癥,需要基礎研究、臨床研究和醫藥衛生產業協同攻關,需要全世界加強科技協作。”4月8日,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的首場研討會——中日腫瘤防控研討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曾益新表示,會議將搭建一個中日醫療合作交流的平臺,為兩國衛生合作和友好交往提供重要的推動力。
曾益新介紹說,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與慢性感染、不健康生活方式、職業暴露等因素累加,腫瘤防控形勢十分嚴峻。
曾益新指出,腫瘤致病因素復雜,從技術上攻克癌癥,需要基礎研究、臨床研究和醫藥衛生產業協同攻關,需要全世界加強科技協作。癌癥防控能力整體提升涉及科技經濟社會文化多方面因素,提升癌癥防控水平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圍繞全方位、全周期提供健康服務,通過科技創新支撐和引領,加快癌癥防控能力提升,綜合推進癌癥防治攻關。提出四個維度的腫瘤防控策略:
實施國家攻克癌癥科技攻關計劃
一是堅持基礎與應用轉化研究并重。針對防控關鍵環節,以瓶頸問題為導向,從癌癥的病因學、發病機制、高危因素防治、篩査和早診早治、臨床規范化診療及防治技術體系建設、精準診療新技術研究與應用、癌防治大數據體系建設與應用、中醫藥在攻克癌癥中的應用等方面系統謀劃,集中優勢資源聯合攻關。并繼續組織實施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加快產出一批癌癥防治重大創新品種和臨床急需品種,在化學藥、生物技術藥物及中藥方面取得突破,提高精準用藥水平。
二是堅持科技創新引領,提升癌癥防控體系和能力。通過癌癥科技攻關,構建起國家協同創新網絡,利用這個網絡加強先進診療技術、診療規范的轉移轉化,構建起國家癌癥中心、省級癌癥中心“醫教研防”綜合癌癥中心體系,不斷提升國家三級預防能力。
三是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協同攻克癌癥。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數量的腫瘤臨床病例,有較高水平的腫瘤防治機構和科研人員,在組織管理有獨特優勢;國際上其他國家在基礎醫學研究、研究技術與方法上有長期積累。同時,我國癌譜與部分國家癌譜具有互補性。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有利于促進全球癌癥防控事業的發展進步。
進一步強化一、二級預防
繼續推進煙草控制、乙肝和人乳頭瘤病毒疫苗接種等一級預防措施的實施,降低肺癌、肝癌、宮頸癌等危險因素流行水平。對發病率高、篩查手段成熟的上消化道癌(胃癌、食管癌)、宮頸癌等重點癌癥,組織制定統一規范的篩查與早診早治指南,實施癌癥早診早治推廣工程;對篩查手段尚不成熟的肺癌、肝癌等重點癌癥,集中力量開展聯合攻關,探索優化適合中國人群、科學有效的早診早治技術方案。
不斷提升規范化治療水平
進一步完善腫瘤診療技術規范、用藥指南和檢查標準,規范常見多發腫瘤的診療、用藥和檢查。推進診療理念革新,建立“單病種、多學科”診療模式,整合各相關專業技術力量,明確手術、放療、化療適應證和開展條件,確定最佳診療方案,實施個體化治療。對于基因診斷靶向治療、免疫治療、質子、重離子治療技術、手術機器人技術等新技術新方法,組織開展研究論證,促進新技術臨床轉化應用,健全管理制度,完善診療指南和操作流程,明確適應證和使用范圍,規范使用新技術。
繼續加強癌癥防治體系和隊伍能力建設
重點解決腫瘤防治水平區域布局不平衡、專科發展不充分的問題,加強區域綜合中心建設,推進腫瘤專科城鄉對口支援,發展遠程醫療系統,推動兒童腫瘤影像、放射、腫瘤藥學、病理等薄弱學科發展,補齊短板,加強相關專業人力資源配備,全面推動腫瘤防治能力均衡發展。
來源: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