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m id="epsyf"></em>
    <em id="epsyf"><label id="epsyf"><nav id="epsyf"></nav></label></em>
    1. <em id="epsyf"><label id="epsyf"></label></em>

        1. SCI論文寫作過程中,這些點一定要注意!

          2019-05-14

          臨床離不開科研,科研離不開總結,而SCI是對科研經驗的最好總結。談及SCI論文,便少不了SCI的寫作與準備。本文從一個審稿者的角度,談談SCI論文的寫作中應該注意的問題,期望能幫助到大家。

          寫前準備:了解投稿雜志在稿件格式方面的規定

          SCI期刊中發表的文章種類多樣,諸如:綜述、純理論性的結果、新的儀器與方法、病案報告、以及實驗研究成果。所以寫作的格式與方法也不完全相同,本文只限于討論實驗研究成果一類的科研論文,對于其他專業的人員,僅供參考。

          當審稿人收到雜志社送來的稿件時,首先看到的是稿件的打字和排版。這就相當于你去面試時,人家先注意你的容貌和著裝。

          所以,在寫文章時,首先要了解一下想要投稿的雜志在稿件格式方面的規定和要求,千萬不要別出心裁另搞一套。曾有一些年青學者準備投寄的稿件,他們對于英文的打字和格式不甚熟悉,在這方面錯誤百出。這種“躐踏的面容”與“衣冠不整的著裝”,有時會導致直接退稿!

          寫作注意

          先從論文的序言(Introduction)部分說起。在序言中應該包括以下四方面內容:

          1)你所研究的問題的領域和簡明軛要的背景知識;

          2) 概述在這個領域前人的工作;

          3)你在本工作中想要研究的問題;

          4) 以及你得到的主要結果。

          作為審稿者,首先看你是否熟悉文獻前人做過的工作,其次看你是怎樣從已有的工作中發現你的研究問題(researchquestion)。通常的情況是,你發現以前的文獻中有相互矛盾的地方、以前的工作中有遺漏的因素、過去研究方法上的缺陷、或現在研究手段的攺進和提升等等,這些都會是合乎邏輯的說法。在序言的最后部分,應概述你在本文工作中得出的主要結果,會使人有興趣繼續讀完你的文章。

          在這部分常發生的問題是,審稿者發現作者對于這個領域的歷史進展缺乏了解,尤其對近期的文獻沒有全面的概念和理解,在序言中作者只挑選了幾篇與他工作相一致的文獻加以敘述,而忽略與其矛盾的報告。已經發表的工作與本文研究的問題沒有內在聯系,或者沒有什么不同。這些都可以造成對這篇文章的較低的評價甚至退稿,因為我們期望看到是新的成果,是對已有的研究工作的推進。還有一點初學者往往不大注意的是,他必須對所用的術語在第一次出現時加以解釋和定義,否則審稿者往往要求退回修改不過,不致于導致退稿。

          論文的第二部分通常用“方法”作標題

          這一部分應包括如下方面的內容:

          1)實驗設計

          2)實驗對象或材料;

          3)數據采集方法

          4)統計方法。

          作者必須記住的一點是,你所報告的實驗結果必須能被其他任何一個實驗室重復,這樣你的工作才有價值。所以在論文的這一部分你應提供詳盡的資料,以便他人可以驗證你報告的結果。有時候可能不是作者想隱瞞什么,而是文字表達的功力不夠。此時可以考慮借助圖、表來表達清楚一個實驗裝置或實驗流程。

          如果作卡通的話,盡量要請專業的繪畫人員。有時候你用同一種方法或實驗裝置寫了二、三篇文章,那么在第一篇文章中假設已經發表對實驗方法作了詳細敘述之后,在后面幾篇文章中怎么処理?不少作者會一筆帶過,要求讀者去看他的第一篇文章。其實這是不對的。你可以寫得簡練一點,但是必須假定這是一篇獨立的工作,讀者應從這一篇文章中獲得有關方法的完整信息。另外,記住審稿者往往是你這一領域最有經驗的專家,你在研究方法中的任何一點瑕疵,都是有可能被他們發現出來的,所以這要求你在著手科研的時候,就要把各方面的問題都想到,不然到寫文章時,便有點晚了。

          論文的第三部分是“結果” (Results)

          如果在一篇論文的“前言”中談到本工作所要研究的問題時,提出過你的研究假設的話,那么在這個“結果”部分便可以與這些假設對應起來,告訴讀者你的實驗結果如何。

          記得這一部分是以“數據”說話,不要攙和自已對實驗結果的理解,以及這個結果的意義等等這可以留在下一部分“討論”中去表達。為了把研究結果表達清楚,往往需要借助表格或圖形。這兩者各有優勢,采用哪一種,要視具體想表達的內容而定,目的是用最簡潔的方法把研究結果講清楚。這方面要注意的一點是,在文字、表格、和圖形中所表達的內容不要相互重復。對于新手,往往會將同樣一個結果,畫了圖,還作成表格,還要寫一大段文字重復圖、表中的數據,這就顯得多余了。

          對于某些照片的插圖如解剖學的工作,注意要提供放大率,并對圖中各個細節要有注解,不能想當然認為讀者都認識圖中之物。對于用數據作出的圖形,要標明各坐標的含義、尺度、以及計量單位。作為審稿者,比較注意的是作者有否給出清晰、可信的實驗結果包括統計方法的正確使用及統計結果的正確解釋,并且這個結果是新的,對這個領域的發展是有貢獻的。現在國內許多研究工作,只是重復別人的工作,從實驗方法到實驗結果,沒有對這個領域的進展起到任何貢獻,這是急需改進的地方。

          “討論”部分有時也用“結論”作標題

          在這一部分,應包括如下內容:在本工作中你得到什么結果?這些結果說明什么問題?本文的結果與前人的結果有何不同?你的工作有何不足之處及局限性?在這部分的最后一段中,應該總結性地敘述你的主要發現,并且指出進一步的研究方向。

          審稿者除了看你是否有新的結果,更注意的是你對于自已的工作成果的討論,是否站在一個客觀的立場?有沒有將你的研究結果放到一個恰當的位置上。多數的初級人員往往會夸大自已的結果,舉個例子來說,當他的實驗發現某一個因變量(dependent variable)與一個自變量(independentvariable)高度相關后,他會下結論說,本工作發現了此自變量是這個因變量發生變化的原因。如果這個因變量是種疾病,他就會說他的這項工作發現了,這種疾病就是由上述的那個自變量例如某種食物,或者某個外界環境條件等等引起的。顯然是將兩個量之間的相關性夸大為因果關系。

          不要忽視“參考文獻”

          每家刊物對于如何在文章中引用參考文獻及在最后如何列出這些文獻的格式都有不同的規定,最好是仔細閱讀它們的規定,還有一個實用的辦法是找最近幾期的你想投稿的刊物,看看在已經刊出的文章中是如何處理所引用的參考文獻的。這里特別要注意,引用一篇論文與引用某本書,在“參考文獻”內的表達上有很大的區別的。初學者最容易犯的錯誤是,不去真正閱讀這些文獻,看見以前的作者引用了,他也照抄一遍,有時候便以訛傳訛。這也是做科研工作不嚴謹的一種表現。

          作者的署名也有嚴格的講究

          作者的署名,嚴格地說來,只有真正對本工作有貢獻的人才可以署名。這里的“貢獻”指以下幾個方面:形成本工作的研究問題,設計本研究工作,創建關鍵的研究方法,收集、處理、分析、并最終表達實驗數據及結果。審稿者一般無法判斷文章署名是否合理與正確,這完全是取決于投稿者的科學道德。

          最后是SCI論文的標題與摘要

          在文章寫完后,寫摘要便比較容易,所以這里便不再多講。文章的標題比較重要,我建議大部分情況下,是在整篇文章寫就以后再確定標題。有點像小孩子生出來后,再取名字一樣當然也有人家是先取好名字再生小孩的。確定標題的關鍵一點是要給讀者提供關于本工作的具體特點與信息,避免空洞的內容。我在剛剛起步寫科研文章時,往往會把標題取為:關于XXX的研究(A study onXXX),這種泛泛的標題顯然除了你的工作屬于哪個領域以外,沒有告訴讀者任何信息。

          寫后勿忘

          寫完后可與相近的同事或同行幫助閱讀一下并提出疑問及修改建議。這種學術上的相互幫助也體現一個科研單位的學術風氣。在論文投寄到雜志以后,經過審稿,如果不是退稿不錄用,多數情形下會收到修改的意見。這是一個好兆頭,只要你根據所附的意見逐點修改你的原稿,基本上下一次便可以被錄用了。

          有些時候,審稿者的問題太尖銳,太難解答或更改原稿,怎么辦?此時千萬不要發火或者有對抗情緒,可以用緩和的語氣提出你的解釋或不一樣的思考,對于審稿者不能有不尊重的言辭,包括在他有明顯的錯誤的理解時候,你一樣要保持謙虛的態度。一般雜志在退稿時,也會附上審稿者提出的種種問題。此時你也不要氣綏,試試看能否對稿件作些修改,甚至補充做一、二個新的實驗,來充實你的研究結果,然后投寄到另一家雜志去試試。

          總之,SCI論文的發表不僅是總結你取得的科研經驗及成果,不僅體現在你的寫作準備,也是你為下一步更好的進行科研工作的一種提升與準備。

          來源:紐創醫學Bio-SCI (ID:NCBMBioSCI),編輯:學子

          寶寶起名

          本站所有相關知識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之用,部分來源于互聯網,其版權均歸原作者及網站所有,如無意侵犯您的權利,請與小編聯系,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核實并給予反饋。
          相關期刊推薦
          城市周刊

          城市周刊

          合作期刊 - 省級期刊

          糧食科技與經濟

          糧食科技與經濟

          農業綜合 - 國家級期刊

          江蘇科技信息

          江蘇科技信息

          合作期刊 - 省級期刊

          體育科技文獻通報

          體育科技文獻通報

          體育 - 國家級期刊

          石化技術

          石化技術

          合作期刊 - 國家級期刊

          花卉

          花卉

          合作期刊 - 國家級期刊

          產業與科技論壇

          產業與科技論壇

          合作期刊 - 省級期刊

          山西農經

          山西農經

          農業綜合 - 省級期刊

          旅游縱覽

          旅游縱覽

          合作期刊 - 省級期刊

          城市地理

          城市地理

          合作期刊 - 省級期刊

          1. <em id="epsyf"></em>
            <em id="epsyf"><label id="epsyf"><nav id="epsyf"></nav></label></em>
            1. <em id="epsyf"><label id="epsyf"></label></em>

                1. 中国的老人与老人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