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論文的通訊作者?
大家都知道,論文的通訊作者對一篇論文來講是最重要的。論文出任何問題,首先找的就是通訊作者。那么如何做好一個合格的通訊作者呢?
1. 就一個課題組來講,通訊作者通常是導師。一篇文章的idea可能主要來自導師。有的通訊作者還會負責論文的寫作,也有的是學生負責完成論文的初稿,導師認真修改。總之,通訊作者要對這篇文章非常了解,要負責回復來自期刊編輯的各種問題。
2. 在論文投稿前,通訊作者要發email給所有的共同作者(Co-authors) 征求意見,在所有人都沒問題的時候,才能投稿。這是非常嚴肅的問題。這里舉個例子,我在澳洲的一哥們有個博士生,投了一篇英文摘要給一個會議(通訊作者是導師)。英文截至日期快到了,就事先沒把摘要發給我和其他共同作者看,擅自就投出去了,畢竟就一篇會議論文摘要,又不是期刊論文,而且時間上通知所有共同作者也來不及了,應該沒什么大問題,這是學生自己的解釋。然而,過了幾天,會務組發信給所有共同作者,摘要接收了。也就在同時,共同作者的一位,也是我那哥們的大老板(也是學生的副導師)很客氣地給我那哥們發信問,這篇文章怎么回事?他之前沒有收到任何關于這個摘要的信息。。。哥們兒很不好意思,把學生叫來問清楚原委,狠狠批評教育一頓,并馬上把論文摘要撤回了。這個例子說明什么呢?論文投稿不遵守規矩,出問題,第一責任是是導師,是通訊作者。另外,多說一句,我們國內很多論文投稿,是學生用導師的郵箱代替導師作為通訊作者投稿,這是很危險的。一旦論文出問題,期刊主編第一時間會找導師,而不是學生。這種事,任何解釋都是徒勞的,而且是越抹越黑。
3. 論文在修改階段或接收后添加一個作者可以嗎?原則上是可以的,但通訊作者要跟期刊主編解釋清楚,為什么要加多一個作者。有時,加多一個作者后,主編會把這篇文章作為一篇新的文章,重新送審。老實講,這種做法會給主編留下不好的印象。另外,論文投出后,隨便更換共同作者的順序,也都是非常不專業的的做法,會被認為非常不嚴謹,有的論文會因此被拒搞。
4. 論文投稿最好用大學的官方郵箱。如果用126,163 甚至qq郵箱,原則上不是不可以,但會顯得不專業。因為大學的官方郵箱是唯一的,可信的。其他的郵箱,主編無法判斷是否是通訊作者本人的。
5. 論文的英文寫作問題。作為通訊作者一定要嚴格把關,否者很多不錯的工作都是死在了語言的表達上,非常可惜。有的朋友可能天真地認為,只要論文的內容好,語言問題交給編輯改就行了,這是非常愚蠢的想法。你想想一個編輯每天要負責處理幾十篇甚至更多的稿件,英文看不懂,會分分鐘被拒掉。另外,導師作為通訊作者,英文太差是會讓人輕視的。有一次,一位資深的期刊主編拿著一篇文章問我,你們中國的投稿,投之前,教授都會認真改過嗎?這篇文章,內容還不錯,但英文太差了!這是教授改過的論文嗎?我大概掃了一遍論文,英文確實漏洞百出。老頭不斷搖頭。。。
6. 我之前也聽一朋友說他們系里有個老外,經常收到國內研究生的來信,要加他作為共同作者一起發表論文。開始這個老外還很高興,覺著自己影響力還不小,但考慮到這個學生做的工作并不是自己的研究領域,而且也沒有貢獻,就婉拒了。可這個學生沒多長時間又發信要求這個老外只有改改英文就可以。老外考慮再三還是拒絕了。可這個學生百折不撓,又發信要求老外作為共同作者,并說出了實情:畢業論文壓力太大,掛個老外,幫忙改改論文,并借助老外在業內的名氣,論文可能發表容易些。老外看到這第三封信更加困惑了,找我哥們了解情況,你們中國的學生這是怎么了?我那哥們搞得就像自己的事一樣臉上很是掛不住,但也無話可說。最后,我那哥們跟我說,有些學生簡直是逼瘋了,臉都不要了!
7. 最后說一下,作為通訊作者,在回復審稿人意見時的身段定位。我發現很多國內的老師也好,學生也好,在回復審稿人意見的時候,表現的太過謙卑。比如,審稿人提了一個意見,也不管對錯,先來一個I am sorry … 這個sorry完全沒有必要,有什么可抱歉的?作為通訊作者回復審稿人的意見時,給予足夠的尊重是必要的,但完全不必要把自己的身段放得太低,而是要以一個平等的身段去回復審稿人的各種正面的,負面的問題,不卑不亢,才能受到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