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m id="epsyf"></em>
    <em id="epsyf"><label id="epsyf"><nav id="epsyf"></nav></label></em>
    1. <em id="epsyf"><label id="epsyf"></label></em>

        1. 馬溪芮 | 傳統節日的活化,要立足于新的社會矛盾

          2018-06-19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將在六月十八日(農歷五月初五)翩然而至。不知從何時起,端午節的種種傳統習俗漸行漸遠,這一節日留下的似乎僅僅是吃粽子這樣簡單的形式了,甚至有人干脆將這一天稱之為『粽子節』。對于很多人特別是身處都市的年輕人來說,傳統節日像是被曬干的咸魚,缺少了文化韻味,只剩下干枯的形式。這或許也是一些人覺得傳統節日乏味,更愿意過氣氛歡快洋節的原因。但實際上,作為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并稱為中國民間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的端午節,自古以來便有著劃龍舟、掛艾草菖蒲、食粽、沐蘭湯、放風箏、佩豆娘、拴五色絲線、制涼茶、戴香包等極其豐富多彩的習俗內容。

          『端午』一詞最早出現于西晉名臣周處的《風土記》。關于端午節起源的主要觀點有四種:其一,流傳甚廣的『歷史人物紀念』觀點,依據南朝梁人吳均的《續齊諧記》及宗檁《荊楚歲時記》,認為端午節起源于紀念屈原;還有人認為是紀念伍子胥、紀念曹娥等。其二,聞一多先生認為端午節是古百越族舉行龍圖騰崇拜活動的節日,他在《端午考》及《端午節的歷史教育》兩篇論文中詳細論證了此觀點;其三,部分人認為端午節起源于惡日(見張心勤《端午節非因屈原考》);其四,端午節源于夏至(詳見劉德謙《『端午』始源又一說》)。

          或許,在今天根本沒有可能、也沒有必要去考證端午節的起源究竟為何,更為重要的是,我們需要去思考端午節這一傳統節日有哪些部分是需要保留以及傳承的,更有哪些部分是需要今人立足傳統并對其進行活化的,以令其可以自然而然地、實實在在地存活在現代生活里并為其服務。在本期『特別策劃』中,在粽子的清香中,各位采訪對象一邊講述著他們記憶中那些充滿溫情的端午節,一邊也在與我們進行著相關問題的討論。

           

          馬溪芮

          中國傳統香文化研習者、三昧兮工舍主理人

          如何將包括端午節為代表的傳統節日的文化元素、形式、內涵在當代進行巧妙的創新、活化,使之符合當代人的生活方式、審美趣味,可以自然而然地成為當下生活內容的一部分,而不是“只可遠觀”的“死物”,是當代人的責任,很多有識之士為實現這一目標一直在孜孜以求,中國傳統香文化研習者、三昧兮工舍主理人馬溪芮就是其中的一員。據悉,今年的端午節前夕,三昧兮工舍計劃在北京舉辦相關主題展覽,以向公眾展示、介紹有關端午節的各種文化習俗和節日物品,除此之外,還將開展包括講座、香囊制作沙龍等一系列配套活動。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并稱為中國民間的四大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端午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并批準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關于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典型的有“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 “紀念曹娥說”等,但這些“歷史人物紀念說”往往被一些學者認為是后世牽強附會之辭,難以置信。在馬溪芮看來,端午節始出圖騰祭祀,與自然時序、祛病防疫相關,無論是出于對自然的敬畏之心,還是對先人的懷念之情,抑或是對未來無疾無災的祈福之愿,皆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從這一初衷出發,古人在端午這一天增加哪些‘戲份’都不過分,我猜測,屈原說、伍子胥說、曹娥說也許是因端午的‘祭祀追思’色彩而產生的吧。”馬溪芮說。

          在馬溪芮看來,端午節最重要的意義在于其遵時守序、祛病防疫的提醒,也是人們歸鄉探望、祈福向好的時機。“現代生活的快節奏,讓我們忽略了很多,‘節日’正好是一個很好的提醒。這些傳統時節不只提供了生活‘攻略’,更重要的是這些攻略背后的智慧,我們如何傳承這些智慧,把這些智慧應用到現代生活中才是我們最應該重視的。比如,我們今天有更多可以解決梅雨之霉的方式,也有更多可以祛病防疫的方法,而這一天,讓大家都意識到需要為此做些什么,就已經是最好的傳承方式了。”馬溪芮說。

          “枷棗樹”:端午節的特別習俗

          馬溪芮的的家鄉在河北省東光縣的一個小村莊,每年端午節,都是麥收時節。他回憶道:“

          與南方的梅雨季節不同,這段時間,我的家鄉陽光明媚,天氣干燥,人們要趁機趕收小麥。所以每年的端午節也是家里最忙的時候,即便如此,娘也會拿出一天時間包粽子。粽子都是端午節頭一天包好,我們當地的粽子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用江米和自家產的金絲小棗(我的家鄉盛產金絲小棗),一種是黃米和小棗,娘還會再多包一種八寶粽,主要材料是綠豆、花生、江米、黃米和金絲小棗。包好的粽子,要到晚上才煮,與平時做飯燒秸稈不同,煮粽子必須要用木頭,娘說那樣火硬,能讓大鐵鍋里碼滿的粽子熟透。鍋的最上層放的是雞蛋。端午節的早飯,要先吃雞蛋,再吃粽子。家里的老人說吃了這些雞蛋對身體好,我想這應該是后來人們的變通做法,與南方避五毒掛香藥包的初衷相似,都是表達祛病防疫的愿望吧。”

          馬溪芮告訴記者,端午這一天,他的家鄉家家戶戶最特別的習俗應該是“枷棗樹”,一大早,他就在砍樹的聲音中醒來,只見父親拿著斧子,在院中的棗樹上砍出一圈鑿痕,大致就是最外層的樹皮被砍掉一層,形成一個像“項圈”的“枷鎖”。他從屋子里出來,看到整院子落滿棗花,黃綠色的一地。他追問為什么,父親說砍掉了樹皮,棗樹就能多結棗,但當時的他依然不解。后來,查資料后才發現,“枷樹”實際上就是對棗樹實施“開甲手術”,即環剝樹皮可以復壯樹勢,提高坐果率。古人發現這個規律后,開始了用枷鎖、棍棒抽打到刀割樹皮等做法以提高產量的探索。而端午節正是對棗樹實施這一“枷刑”的最佳時節。至今,民間還流傳有“賈道臺審棗樹”的故事,以此來推廣用“枷棗樹”來增收的這一農業技能。有史料記載,南宋時就有類似的故事流傳。

          民間藝術家施建萍正在為端午節香囊編制繩結

          傳統節日的活化,要立足于解決新的社會矛盾

          近年來,隨著傳統文化的倡導,社會上會經常出現一些結合傳統節日而舉行的活動,以及相關產品的開發。在如何看待傳統節日在當代的活化和創新方面,馬溪芮認為,自古以來,商業都是使傳統節日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的一股力量。在今天,傳統節日成了商業的主戰場,也包括一些外來節日,甚至還有一些自創節日,比如“雙十一購物狂歡節”。“但這些年,傳統節日總給人們一種‘別扭’的感覺,比如過年貼春聯變成了像貼‘海報’的形式,花里胡哨一片,內容往往千篇一律。這些春聯都成了商品,印刷的優勢被發揮到極致,但同時也成了傳‘丑’的載體。中秋節的月餅,創新口味過度包裝,卻總是少了些美好的滋味。端午節的香囊,粗制濫造,打著傳統的名義,但往往是‘繡花緞子裝草包’。”在馬溪芮看來,傳統節日的美好,正在“琳瑯滿目”中變得丑陋粗俗,這些責任是否應該強加給商業呢?這樣當然不公平。這其實正是整個社會面臨的新機遇,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所以,在他看來,談傳統節日的活化和創新,關鍵要站在如何解決今天新的社會矛盾上來看待和思考。

          馬溪芮說,以前,我們認為“有”就好了,比如,端午節的香囊,現在我們要“好”的才行,何為好?首先它要是好的產品,是真材實料,天然健康的成分;其次要有好的工藝,或傳統或現代,但質量要好,造型要美,紋樣要精,功能設計要真正符合今日生活所需;最后它要有好的文化淵源,或美好生活的寓意。這些看似簡單,其實需要提高整個社會的審美能力,這些傳統節日中的產品創新也是另一種提高普世審美的努力。值得慶幸的是,國家在大力度倡導傳統文化,博物館、美術館也在積極開發可以應用到現代生活中的文創產品,這些與傳統節日的活化創新都是相得益彰的。

          具有傳統活化能力的民間藝術家稀少

          采訪快結束時,馬溪芮告訴記者,今年三昧兮工舍為端午節設計研發了20余款香囊,涉及金銀、玉石、織繡等傳統材料,他和團隊為此尋訪了數十位民間藝術家,以銀香囊為例,他們就走訪了豫西、晉中以及黔東南地區。“這些活躍在民間的傳統手藝人,他們的技藝世代相傳,形成了濃郁的地方特色,可以說是活著的‘國寶’。他們或技藝獨到,參與博物館的文物復原與修復;或駐守傳統,只為服務地方民俗而傳承;也有民間藝術家放眼未來,在做著將傳統技藝引入當下的探索,宋殊明就在做著這樣的努力。我們這次端午主題展覽中銀香囊的作品就出自他手。他的鏨花工藝線條流暢,力度沉穩,紋樣清晰而生動,可見其在傳統工藝境界的高度。而在設計元素的表現及造型創意方面,他又非常懂得結合當下,對現代設計的把握恰到好處。同時,又有極強的工藝實現能力。”

          馬溪芮說:“通過走訪,我深刻意識到這種真正具有傳統活化能力的民間藝術家十分稀少。這種感受使得我們對本民族文化的反思也越來越深刻,所以我們未來在文創開發以及傳統古香方復原創新方面的職責也就愈加清晰,提倡傳統文化,又要活化創新不拘泥于傳統。”

          本文來源: 文化月刊雜志。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寶寶起名

          本站所有相關知識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之用,部分來源于互聯網,其版權均歸原作者及網站所有,如無意侵犯您的權利,請與小編聯系,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核實并給予反饋。
          相關期刊推薦
          北方文學

          北方文學

          中國文學 - 省級期刊

          吉林畜牧獸醫

          吉林畜牧獸醫

          合作期刊 - 省級期刊

          藝術評鑒

          藝術評鑒

          合作期刊 - 省級期刊

          飲食科學

          飲食科學

          一般服務業 - 省級期刊

          山西冶金

          山西冶金

          冶金工業 - 省級期刊

          商業故事

          商業故事

          合作期刊 - 省級期刊

          石油石化物資采購

          石油石化物資采購

          合作期刊 - 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建筑與裝飾

          合作期刊 - 省級期刊

          體育世界(學術版)

          體育世界(學術版)

          體育 - 省級期刊

          長江叢刊

          長江叢刊

          中國文學 - 省級期刊

          1. <em id="epsyf"></em>
            <em id="epsyf"><label id="epsyf"><nav id="epsyf"></nav></label></em>
            1. <em id="epsyf"><label id="epsyf"></label></em>

                1. 中国的老人与老人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