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m id="epsyf"></em>
    <em id="epsyf"><label id="epsyf"><nav id="epsyf"></nav></label></em>
    1. <em id="epsyf"><label id="epsyf"></label></em>

        1. 論文能不能通過初審,編輯依據這5點!

          2019-02-28

          初審是審稿活動中的基礎環節,往往決定稿件的命運:退稿、修改或轉交專家審理。

          科技期刊編輯每天要面對各個專業以及同一專業不同研究方向的來稿,從客觀上說,編輯難以對多學科的文稿做出準確的評價,這時就需要專家審稿進行學術把關,以保證期刊的學術質量;因此,一些期刊的編輯長期依賴專家審稿,自己承擔的只是編務和文字編輯方面的工作,編輯的初審工作往往在專家審稿后才開始,從而使這項理應由自己負責的工作常處于缺位狀態。稿件的審理如果一味地推給審稿專家,會使編輯完全失去對稿件的判斷力,對稿件的理解只是跟著專家審稿意見走,一些本可以在初審中解決的問題卻被遺留到后期復審甚至在編校階段處理,不僅影響編者、審稿人和作者之間的溝通,而且使得編輯不能真正地把握文章的質量。那么,面對各種專業性很強的稿件,編輯人員該如何應對呢?筆者根據多年工作經驗總結了幾種初審稿件的方法,以期與同人討論。

          1.審結構

          審結構可以說是一種只重形式不重內容的審稿方式。編輯在進行初審時,首先要看一篇論文的整體結構是否符合科技論文的撰寫格式。盡管編輯人員可能對所審理文章內容的科學性無從把握,但是多年的編審經驗會對編輯人員把握論文結構有很大幫助。

          科技論文的結構形式,是一個嚴密的邏輯體系,它由前置部分———題名、摘要、關鍵詞,主體部分———引言、正文、結論,后置部分———參考文獻、附錄等構成。

          嚴謹的結構、完整的體系,是由科學研究的內在規律決定的,它體現科學研究的嚴謹性和周密性。例如:審理一篇化學論文,首先通過題名、摘要大體了解文章所要論述的問題;然后看文中的引言部分作者是否提出該研究成果目前發展的狀況,是否說明他的研究成果與前人成果具有的延續關系,是否指出自己的研究與他人的不同之處;而后,文章在實驗部分是否交代清楚實驗儀器與試劑,以及實驗方法;最后,在實驗結果與討論中,作者是否對自己的實驗結果進行梳理分析,從而證明自己觀點的創新性。科學論文的這一基本結構是由科學研究的方法和規律所決定的,它環環相扣,缺一不可。實踐證明,凡是結構有缺陷的論文,其成果的真實性就會大打折扣,其結論往往是站不住腳的。

          注重對論文結構的審查,編輯人員能夠揚長避短,通過運用科技論文寫作規律化解天書,提高自我的審讀能力。

          2.審公式

          公式在科技論文中大量出現,其枯澀難懂,給科技編輯特別是非數學專業出身的編輯的審讀帶來許多麻煩。此時可以如校對一樣逐字逐句式地閱讀公式。這種審稿方法雖然看起來很機械,但對于專業性很強的文章不失為一個好辦法。雖然編輯會所審文章不能深刻地理解,但是通過對公式的“咬文嚼字”,可以幫助編輯人員破解“密碼”。

          例如,筆者曾審理過這樣一篇數學文章,作者根據文獻給出一條公式以及它所滿足的條件,對公式進行展開加以推導,從而導出一個新的公式。通過對公式推導的逐一對照比對,筆者發現作者在推導過程中所引用公式的一個條件逐漸被忽略。筆者對此打了一個大問號,并請有關專家審閱。專家發現正是因忽略了這一個條件而使整個看似完美的公式失去了意義。

          3.審數據

          科技論文往往會給出一些數據來說明問題。對于類文章,在審閱過程中將文中的數據,根據出現的先后以及它所表達的問題逐一分類列在稿紙上,然后進行上下對照驗證,往往也能發現問題。

          筆者在審理一篇題為《關于線性擬合法和非線性擬合法在化學動力學數據計算中的應用》的文稿時就用到這一方法。這篇文章屬于交叉學科稿件,初審時既要用到化學知識,又要用到計算機知識。作者給出了許多數據,筆者把反應生成速率r、溫度T、濃度C分類列出,發現,文中給出的由擬合多項式函數式得出的T=298.15 K時,C=0.373 4;T=308.15 K時,C=0.369 5,但最后給出的反應速率公式中T=298.15 K時,C=0.372 3,T=308.15 K時,C=0.368 4,前后數據比對發現,在溫度相同的條件下,濃度C值卻都相差0.001 1,盡管相差很小,但這一誤差不容忽視。通過與作者交流,得知作者的編程取值存在問題。

          4.審圖表

          在科技期刊中,插圖與表格有著同樣的作用和功能,即替代或補充文字敘述。圖表可以以科學、明確、簡潔的方式表達一定的科學內容,并與文字敘述相呼應,一起論證作者的觀點以及最終的結論。圖表能從某個側面反映出論文的主題、研究方向,同時包含著審稿信息;所以,在審讀文章時注意圖表與文字的對應關系也有利于提高初審質量。

          例如,在一篇關于天然紫草色素的超聲波提取及穩定性研究的文稿中,作者給出了紫草的色素紫外吸收光譜圖,由圖可以明顯看出紫草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長約為530 nm,而作者在文中卻指出最大吸收波長為520 nm,這顯然與圖示不符合。又如,一篇關于輪蟲群落分布的文章,作者以圖的形式給出了3個湖區輪蟲豐度的比較。從圖中可以看出東北湖區輪蟲豐度最大,西南湖區次之,西北湖區最小,然而,作者隨后給出的關于輪蟲豐度及多樣性指數的表格,其中數字顯示多樣性指數與豐度成反比,而文字敘述又說二者成正比,這三者自相矛盾。通過文字、圖、表一一對照,不難發現問題。

          5.審參考文獻

          對文章的參考文獻進行分析有利于保證稿件的初審質量。

          其一,要看所列參考文獻的數量。不同的論文類型以及研究課題的狀況對引用參考文獻的數量會有一定的影響。例如,綜述性文章就需要大量的參考文獻來作為作者論點的佐證或依據,而新興學科的研究論文,其參考文獻量就不會太多。

          其二,作為科技論文,外文文獻有時是必不可少的。從作者參考外文文獻的量,可以分析和推斷作者對學科知識的了解程度。

          其三,分析參考文獻的出版日期。一般來講,科技論文的參考文獻越新越好,特別是一些新興學科的論文。當然,不同類型的論文,對其參考文獻的要求有所不同:綜述性文章的參考文獻一般不但要求齊全而且出版的時間范圍要寬一些;而實驗研究型論文,一般來說應該給出近兩三年內的參考文獻,如果文獻的出版時間太久,文獻比較陳舊,該論文的創新性就應當受到質疑。

          其四,參考文獻的出處也是審讀要點。由于一些權威期刊,特別是某一領域的專業期刊往往集中了某一學科的高水平文章,作者對這些期刊文章的引用情況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論文的質量和水平。

          其五,參考文獻與論文比對。從參考文獻中找出與該文內容相近的文章進行對比,可以發現論文的創新點,或者文章是否有抄襲和剽竊的問題。

          總之,參考文獻包含著重要的審稿信息,通過對文稿參考文獻的全面分析,可以拓展編輯人員的審稿視野,提高編輯人員對文稿質量和水平的判斷力。

          本文來源:? 《編輯學報》2007(8); 作者:趙茜,南陽師范學院學報編輯部。社科學術圈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寶寶起名

          本站所有相關知識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之用,部分來源于互聯網,其版權均歸原作者及網站所有,如無意侵犯您的權利,請與小編聯系,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核實并給予反饋。
          相關期刊推薦
          中國民族博覽

          中國民族博覽

          合作期刊 - 國家級期刊

          建材與裝飾

          建材與裝飾

          合作期刊 - 省級期刊

          教育現代化

          教育現代化

          合作期刊 - 國家級期刊

          商訊

          商訊

          合作期刊 - 省級期刊

          西部論叢

          西部論叢

          合作期刊 - 省級期刊

          決策探索

          決策探索

          合作期刊 - 省級期刊

          管理觀察

          管理觀察

          合作期刊 - 國家級期刊

          今日財富

          今日財富

          合作期刊 - 省級期刊

          環境與發展

          環境與發展

          合作期刊 - 省級期刊

          大眾投資指南

          大眾投資指南

          合作期刊 - 省級期刊

          1. <em id="epsyf"></em>
            <em id="epsyf"><label id="epsyf"><nav id="epsyf"></nav></label></em>
            1. <em id="epsyf"><label id="epsyf"></label></em>

                1. 中国的老人与老人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