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m id="epsyf"></em>
    <em id="epsyf"><label id="epsyf"><nav id="epsyf"></nav></label></em>
    1. <em id="epsyf"><label id="epsyf"></label></em>

        1. 論文常見的統計學錯誤分析

          2019-02-15

           

          醫學論文在寫作的過程中需要數據的支撐,在數據處理統計時需要注意的地方有很多,具體看一下常見的統計學錯誤有哪些?

          1.?統計結論的描述不確切

          數理統計的基礎是概率論,對統計分析的資料下結論的依據是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試驗中是不可能發生的。一般統計上習慣把概率P≤0.05或P≤0.01認為是小概率事件。

          一般統計上說的“差異顯著”(P≤0.05),“差異非常顯著”(?P≤0.01)是統計學的術語,它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顯著”概念。

          為了不至于混淆這兩者的概念,現在統計學上主張用差異無顯著意義或無統計意義、差異有顯著意義或有統計意義、差異有非常顯著意義或高度統計意義來代替以前常用的“差異不顯著”、“差異顯著”和“差異非常顯著”。

          下結論時,不僅根據統計學的結論,還要根據專業知識來判斷。有的人只憑少量的統計資料就作出“有差異”、“無差異”的判斷,并對所調查的數據下結論,是不科學的。而“有差異”、“無差異”這樣的說法也是不對的。

          例如調查吸煙者與不吸煙者的慢性氣管炎的患病情況(P<0.01),只能說明吸煙者與不吸煙者患慢性氣管炎差異有非常顯著性意義,即吸煙者更容易患慢性氣管炎,至于兩者患病率相差是否顯著,要結合專業知識來判斷,而不能說非常顯著。

          2.?統計指標的誤用

          在來稿中,經常遇到統計指標的誤用,常出現率與構成比,發病率與患病率,死亡率與病死率等的混淆。

          2.1 把構成比當率 構成比是說明事物或現象內部各構成部分的比重,率為表示某種現象發生的頻率或強度。它們都是相對數指標,用百分數表示。有一篇題為“某年某地5類傳染病疫情分析”,該文作者認為,5類傳染病的發病率依次為痢疾48.62%(3685/7579)、肝炎27.85%(2111/7579)、乙腦11.22%(850/7579)、流腦6.89%(522/7579)、麻疹5.42%(411/7579)。該資料是構成比,不是發病率,故犯了“以比代率”的錯誤。

          2.2 發病率與患病率 發病率是指觀察期內(年、季、月等)新發生某病的例數與同期平均人口數之比,強調在觀察期內的新發病例數。而患病率則指觀察時點的某病的現患病例數與該時點人口數之比,強調的是該觀察時點上某病的現患(新、舊病例)情況。有人調查男性7674人,沙眼患者6235人,發病率為81.25%;女性調查2896人,沙眼患者2225人,發病率為76.83%。這顯然是錯誤的,應該是患病率。發病率是指平均每1000人口中新發生的病例數。其計算公式為:某病發病率等于某年(期)內所發生的新病例數除以同年(期)平均人口數乘1000‰。例如某地某年年平均人口數為2500人,白喉發病28人,該地白喉年發病率為11.20‰。

          3.?對照設計不合理

          “有比較才能有鑒別”,設立對照組是為了科學地鑒別。醫學科學研究設立對照尤為重要。一些科研論文科學性不強的主要原因是對照不合理,甚至有的根本不設對照組。臨床上不少疾病,都有一定的自愈率,病情自行緩解的現象更為普遍,影響疾病過程的因素就更為復雜,除治療因素外,精神、環境、休息、營養、氣候等都對疾病發生影響。如果不通過嚴格對照試驗,很難作出正確判斷。

          4.?樣本選擇不當

          樣本的選擇要符合隨機化的原則,這樣才能使樣本客觀地反映總體。在來稿中我們發現不少作者對隨機化分組的意義和方法不夠了解,有的交待了隨機抽樣,而沒有交待抽樣和分配的具體方法;有的雖知道隨機化分組的原則,但因怕麻煩,而沒有認真執行;有的甚至為了提高論文的刊用率,而冠以隨機化的字眼。為解決上述問題,編輯部在審稿時要求作者補充研究對象隨機化抽樣和分配的具體方法。前者如單純隨機抽樣、系統抽樣、分層抽樣、整群抽樣等;后者如完全隨機化設計、配對設計、配伍設計、拉丁方設計、序貫設計、正交試驗設計等。

          5.?隨機分組不均衡

          對照組與試驗組必須遵循均衡化的原則,也就是說對照組除了缺少實驗處理因素外,其它條件應與實驗組基本一致,從而排除非處理因素對結果的影響。如果分組時未注意到對照組與實驗組的均衡關系,那么對照組與實驗組就會出現差異,使實驗的可比性減少,統計學意義下降。

          6.?非參數不能用參數統計方法

          對計量資料的統計數據經常用t檢驗或F檢驗,但也經常出現把非參數計量資料的數據用參數統計方法進行處理。如微量元素(血鉛、血鋅、尿汞)等數據經常出現偏態分布。當數據呈偏態分布時小樣本(n<50)不能用參數統計方法(t檢驗或F檢驗),而應該用非參數統計方法(參比差值法或秩和檢驗)或進行數據轉換(倒數或對數)后用參數統計方法[4]。

          7.?統計表圖不規范

          在疾病防治中,我們使用大量的統計表圖,以闡說疾病發生發展的客觀規律,評價防治措施的效果。正確的統計表應該是簡單、明了,能夠說明各統計量之間關系和差異的三線式統計表。不宜過繁、過多,不能把幾種不同性質的統計量羅列到同一表格內。

          8.統計方法的選擇與使用不正確

          選用統計方法之前應首先確定是計數資料還是計量資料。

          計數資料是先將觀察單位按性質或類別進行分組,然后清點各觀察單位的個數所得的資料,如根據治療結果計算出的治愈率、有效率、病死率、陽性率等。

          計量資料是對每個觀察單位用定量方法測定某項指標數值大小所得的資料,如身高、體重、脈搏、血壓、濃度、白細胞總數等。計數資料最常用的統計方法為χ2檢驗或U檢驗,計量資料最常用的統計方法為t檢驗(或F檢驗),但在來稿中時有發生相互混淆。

          另外,應用t檢驗的條件是:①當樣本含量較小時,要求樣本符合或近似正態分布;②當兩樣本均數比較時,兩樣本方差相等;醫學 全在.線提供③當樣本不符合正態分布時,應采用t’檢驗代替t檢驗;④當兩樣本方差不等時,應采用秩和檢驗或t’檢驗。有的作者在使用t檢驗時未考慮到上述因素而盲目使用。對于等級資料(如治愈、顯效、好轉、無效)要比較療效只能用非參數檢驗。

          本文來源: 紐頓學術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寶寶起名

          本站所有相關知識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之用,部分來源于互聯網,其版權均歸原作者及網站所有,如無意侵犯您的權利,請與小編聯系,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核實并給予反饋。
          相關期刊推薦
          磚瓦世界

          磚瓦世界

          合作期刊 - 國家級期刊

          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

          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

          信息科技 - 省級期刊

          科技視界

          科技視界

          合作期刊 - 省級期刊

          創新科技

          創新科技

          合作期刊 - 省級期刊

          包裝世界

          包裝世界

          合作期刊 - 省級期刊

          農村牧區機械化

          農村牧區機械化

          合作期刊 - 省級期刊

          集成電路應用

          集成電路應用

          合作期刊 - 國家級期刊

          畜牧業環境

          畜牧業環境

          合作期刊 - 國家級期刊

          中外企業家

          中外企業家

          合作期刊 - 省級期刊

          無線互聯科技

          無線互聯科技

          合作期刊 - 省級期刊

          1. <em id="epsyf"></em>
            <em id="epsyf"><label id="epsyf"><nav id="epsyf"></nav></label></em>
            1. <em id="epsyf"><label id="epsyf"></label></em>

                1. 中国的老人与老人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