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收到SCI審稿意見,應對癥下藥
一般來說,投送的稿件至少要經過一次技術性審查,英文稿還有一次文字性審查。這種審查通常是學報或雜志的編輯部聘請同領域的專家進行的。故而,面對SCI審稿意見的時候,我們需要了解哪些內容呢?
編輯部的責任是統一論文的格式、審查文字、處理審稿意見。審稿人的責任是對論文的創新性和正確性進行審查,審稿意見一般應包括為提高稿件質量而應做的修改的建議。 作者對審稿人提出的審查意見首先應很重視,考慮他為什么要提出這些建議。
審稿人的意見畢竟是來自一個旁觀者的意見,俗話說“旁觀者清”,他的意見總有一定道理。有的作者覺得審稿人沒有讀懂自己的文章(并不排除有這種可能性),對他的意見也就不認真考慮,這是不對的。審稿人是論文的第一讀者,如果他都沒有讀懂,作者也得考慮自己的文章有什么問題讓人家不懂,否則發表后如何面對更多的讀者?
當然,對審稿意見也要分析。雖然編輯部聘請的審稿人是同領域的專家,但是,隔行如隔山,領域很寬,審稿人可能并不熟悉文章作者所研究的某個具體專題,提出一些并不十分中肯的意見也不奇怪。所以,不一定要完全按照審稿人的意見去做。
審稿后,如果要對稿件做修改,一定要實事求是,不能應付審稿人。
一般而言,審稿人提出要補充的實驗,如果不是非做不可的,還是可以進行解釋。有時審稿人即使想接受你的文章,總還要提出一些不足之處。如果你真的不想補充實驗或者補充很困難,可以合理的解釋,一般沒問題的。最重要的是逐條回答,老實交代。絕大部分實驗是不要真追加的,除非你受到啟發,而想該投另外高檔雜志。
以下是我們整理的在處理審稿意見時的一些小思路。
如何回復審稿人意見?
1.所有問題必須逐條回答。
2.盡量滿足意見中需要補充的實驗。
3.滿足不了的也不要回避,說明不能做的合理理由。
4.審稿人推薦的文獻一定要引用,并討論透徹。
5.修回后投稿一定要核對初稿中改正的地方:作者的一般信息和各種聯系方式、標題、摘要、圖片編號、數據值、cover letter 等。版權協議和利益沖突表格要謹慎填寫。簽名時盡量不要代簽。
當審稿人要求增補實驗怎么辦?
審稿人要求用其他細胞、造模方式、實驗技術進一步驗證的問題。回復對策:
1.如果實驗難度不大,建議盡量補充。
2.如果實驗不可能重新再做一遍,不可能全部換個造模方式把動物再殺一道,經費和時間不允許重來…..
指出你文章中所用的細胞是本研究所主要關注的,目前已研內容可基本證明研究目的和問題所在,說明…..
如果找到相關的文獻依據(近年份、分數稍高于你所投雜志)也只是用了某一種細胞,會更好。
務必十分感謝審稿人的意見,我們將遵從您的指導,在后繼研究中繼續探討,用其他細胞進一步驗證結論,并與目前的研究進行對比,繼續投稿。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揣摩審稿人的態度強硬程度,其他審稿人的好評程度,編輯的傾向性。如果總體是好評,其他審稿人和編輯也傾向于修,那么盡量往小補實驗+ 論辯思路走。
倘若審稿人主要是刁難,編輯也不太看好本文,那么還是要盡全力補充實驗,畢竟補了后發表機會會更大些,人家審稿也會看你的修稿態度的。
如何針對審稿人意見進行修改?
只要論文具有價值和發表的意義,真實而且就有可靠性,那么不管受到審稿人如何的否定,我們都應該正確的溝通,并給予證明。而面對自身論文存在審稿人所提出的問題時,我們應該適當的給予正確的修改。常見的修改內容如下:
1)未引用領域內重要參考文獻。之所以把參考文獻放在第一條,因為一篇論文的絕大部分參考文獻出現在前言介紹部分。每一個研究領域,每年都會發表大量的學術論文,有些領域每年可能發表幾百甚至上千篇論文。在寫作的一篇研究性學術論文中,通常引文數量會小于一定數量,有很多期刊要求研究性論文引文數量少于60條,有一些是30條。在這個時候,為了更好地將自己的研究內容與領域內的主要研究進行關聯,在引用某些主要研究成果的同時,最好將本領域內的主要綜述性論文進行引用,這樣就可以間接引用了絕大部分研究成果。
2)實驗步驟描述不完整。很多人在寫作論文過程中,都認為結果漂亮才是最好的。也因此,他們會忽視或者不重視實驗研究步驟的描述。審稿人在遇到這類稿件的時候,很容易給出“研究結果是非常好,但是由于實驗研究步驟描述不清楚,對他們的結果感到不能讓人信服”。
3)實驗結果的過度“加工”。研究論文之所以能夠發表,是因為作者的研究結果中存在很多以前沒有做過或者發現過的現象或者發現。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實驗研究都能夠得到好的結果。也因此,很多人為了論文能夠“發表”,在研究結果中進行過度“加工”。
4)研究結果分析不深入。經常評審一些論文,研究結果是不錯,但是,就論文寫作而言像是實驗報告,而不是研究論文。因為,論文只描述他們的實驗發現,而不證明他們的發現是可靠的,也不說明他們的發現對該領域是否有重要意義。很顯然,這樣的論文容易被認為理論深度不足而拒稿。通常情況下,一篇好的論文,討論部分應該占到論文的三分之一篇幅。
5)研究結論不成立。正常情況下,研究結論應該只說研究結果和結果討論中出現的事情。然而,有一些作者將很多非本文的研究結果羅列進結論中,讓人造成誤解。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現象,很多人的研究結論與論文摘要重復。這種論文是不能接受的,應該予以重視。
本文來源: SCI寫作,上 SCI,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