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自招還是留學申請 關于高中生發表論文的三點建議
如今,名校自主選拔具有學科特長及創新潛質的高中生已成為趨勢。大部分高校的自主招生規則中,都以“在省級及以上期刊上發表論文”作為學生具備相關學科特長的證明。
作為一個很重要的錄取標準的“指揮棒”,名校的自主招生旨在鼓勵中學生跳出課本和習題,培養學科興趣,對某個領域進行相對深入的探究。高中階段的研究性學習能很好與大學課程銜接,另外,對高考閱讀與寫作能力及大學專業認知都有極大幫助。
在近些年的高中生發表論文的熱潮中,我有以下三點提醒和建議。
學科興趣從初三結束的暑假開始培養
論文寫作是學術研究很重要的一部分,起源于對某個領域的深入了解以及興趣。初中結束的那個暑假,家長應該鼓勵學生多涉獵一些學科類的課外書,反思總結一下初中三年對各門學科的興趣。
經過高一一年各科較為深入的學習,學生在做新高考選科時,可以確定一個自己感興趣的話題,然后結合相關學科知識進行更深入的探究。最后的論文發表便是順利成章,水到渠成。
如果到了高三,孩子并無明顯的學科興趣或特長,被以為自招是捷徑的家長逼著報這個論文培訓,參加那個科研活動。揠苗助長的結果往往事與愿違,既耽誤了孩子學校的課程學習,又無法呈現出較高水平的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
有學科特長的學生是“包裝”不出來的。一紙證書簡歷和論文發表不能完全證明學生的學科特長和潛質。如果沒有長期的扎實學科積淀,即使家長在前期準備材料時使盡渾身解數,甚至找機構代發論文,考生最終也很難在筆試面試階段通過自主招生。
將論文寫作與課外活動及學業結合
好的自主招生申請不僅是提前規劃,更是需要具備戰略眼光。
拿論文寫作與發表舉例。論文主題的選擇不是憑空而生的,而是根植于學生在平時學習生活中的興趣和特長的彰顯。論文的選題可以來自于學習課本知識的一次深入拓展,或者一次課外實踐活動的理論總結,甚至是一次與家長朋友的對話反思。論文寫作是被放置在一個成長的語境當中的。這樣的學術思考和訓練更能夠凸顯學生在某一領域的興趣特長及創新潛質。
另外,學術訓練過程中的閱讀與寫作對學生高中語文學習有很大幫助。首先,學術訓練中的廣泛及深入閱讀會拓展高中生的視野和思路,讓其在高考語文和英語的閱讀題中具備更深理解和分析文章的能力。其次,學術的深度思考與寫作邏輯性的訓練讓高中生能在標準化考試中的閱讀與寫作中挑戰最難拿的分數。例如,參與過研究性學習的學生能夠在高考寫作立意和論證過程中達到比同齡人更高的高度。
一篇真正體現學生學科特長和興趣的論文,不僅在自招招生中大放異彩,更會提高高中學習的動力和各科學習。不過需要明確的是,不是說發表了論文就一定能通過自招。
謹慎選擇自主招生輔導機構
關于自主招生的輔導培訓是新興市場,質量參差不齊。相關培訓機構也許能在一定程度上“包裝”學生,甚至代發論文。但是,考生不誠的申請材料或者經過不當訓練的刻意表現,很容易被大學專家察覺。
高校在招生考試和錄取過程中不收取任何單位及個人的贊助費,也從未委托任何中介機構或個人代辦招生錄取工作。高校從不舉辦或參與任何形式的考前輔導班或培訓班,也從未授權任何機構或個人以學校名義舉辦各類考前輔導班或培訓班。
因此,對于那些打著“官方”幌子而漫天要價的培訓機構,家長需要擦亮雙眼,提高鑒別力。花錢事小,關鍵不能讓無良機構低質量的服務耽誤了孩子寶貴的學習成長時間。教育部明確表示,自主招生材料作假將被取消高考資格。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家長要尊重高中學生的認知規律,不必聽信培訓機構花天價發表在所謂“核心”期刊的服務。論文發表不在于多核心的期刊,而在于學術訓練和學科特長培養的過程。對于期刊級別,符合省級期刊要求即可。
論文寫作與發表應該像學術本身一樣回歸理性。學術由興趣而生,符合自己興趣的學術訓練讓論文發表和通過自招水到渠成。
此外,對于更加注重學術興趣和特長的國外大學,高中階段的論文發表含金量會更突出。
⊙來源 | 中國教育在線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管理員刪除,謝謝。